返回列表 发帖

忆过旧年

忆过旧年

春节前夕,在北京巧遇几位久居京城近半个世纪的河婆籍老客,这些人大都是事业有成,不是专家便是教授。见面互致问候和寒喧几句,话题很自然地转向询问对方,过年有无打算返乡走走。对此,无不百感交集,感慨万千!五十年代初,建国伊始,百废待兴,他们都是从河婆各地到北京等地求学;毕业后留下和分配在北京各个岗位上的。那时双亲都健在,但苦于经济和交通两难,虽然双方苦盼节日团聚,大都是以失望告终。光阴似箭,物换星移,如今都是两鬃白发,儿孙满堂,且双亲亦已亡故。因此,返乡过年已非如昔日那样情切了!可是那云山飘渺,征程万里的京广线和广汕线,一提及此,至今大家还不约而同,心有余悸和万般痛楚,昔日那只有南望故园兴叹的无奈心境,仍使人久久记在心头。当年两地思亲之苦的情景是:
每逢佳节倍思亲,万里关山阻归程。
君欲要圆还乡梦,唯待醉后梦里寻。
朝墓倚门盼儿归,望断秋水亦无悔。
知尔囊空返不得,只企梦中来相会。
记得1957年武汉和长江大桥未通车前,从河婆去外省市求学,仅以去北京京例述之,那时河婆属揭阳县管辖,要到揭阳住一宿,第二天早六点乘长途汽车西去广州,当晚需在稔山或鲘门停歇一晚。那时的长途客车,燃料系木炭加水生成的水煤气成动力,老牛破车,行至鲘门滨海路段,得全部御客步行上坡,此时客车象一只喘着粗气的老乌龟慢慢爬坡,兼之坡陟路狭,仅供一辆车通过,司机得小心驾驶,助手则紧随在车下,手拿一把三菱大木挡,汽车爬行一小段坡,助手就昨赶紧把手中拿的大三菱木挡往汽车轮下挡塞,以防因推力不足往后滑行,跌落海中去喂鲨鱼。过鲘门滨海娲过鬼门关一样,旅客见此状,无不捏一把汗。第三天早六点继续西行,旁晚才抵广州住下。顺利的话,第四天晚改乘粤汉线铁上到武昌,再从武昌码头过火车轮渡,游客和火车一起过江抵汉口,再沿京汉铁路北上,第七天上午方可达北京前门车站。录时的旅客列车一共十一节车厢,卧铺只是几节,大部份系硬坐,烧煤的蒸汽机车头,更谈不上空调,几天火车搞得得满身赃土和两脚浮肿,人困马乏苦不堪言。虽说一张硬座票才30多元,但在当年,对工薪阶层而言,简直是个天文数字了。
1976年以前,是毛泽东时代,“反帝反修”,“解放全世界”,革命口号满天飞,要解放全人类就得准备打仗和打大杖,广东省自然是最前线,工交事业是发展不得的。广汕公路说是一条战略国道,却是一条不到二车道的砂石公路,若遇上几天下雨,有的路段受浸,车辆就得中断行驶。1965年揭西建县,从此才有往返河婆和广州的定期客车,即系到了八十年代初期,每天也只有早晚对开二班客车而已。因此,凡从外省市返乡探亲的人,有条件的,事先却得托在穗亲友,把返河婆的汽车票预先订好,否则是不敢轻举妄动的,若中途发生故障,在广州停靠几天,那手头拮据的尴尬局面,令人万分汗颜。至于那些远在东北、西安、新疆、青海的河婆人,过年想返乡和亲人团聚,那就难上加难了!上述是闲话,今言归正传。言谈中,自然忆及青少年时在河婆家乡过年的情景与乐趣,无不令人眉飞色舞,欣喜之情溢于言表,使人难于忘怀。
说起昔日河婆过年的习俗,可用处处都举行浓烈、活跃的图腾文化活动,日日都闻鞭炮声来概括之。民国时期,生产力低下,百姓贫穷,过年是小孩所企盼的节日,只有过年才有新衣帽戴穿有木屐或鞋穿,有好东西吃。还有纸炮打和长辈给的压岁钱。最高兴的是有各种热闹看。和全国各地一样,腊月廿十四日送灶王爷上天,潮汕一带称司命公,是掌管全国人民的命运的神明。从此时起到正月廿日,鞭炮声此起彼复,接连不断。尤其是霖田祖庙,自腊月始,来自各地的众香客,各自备下五牲和红桃炍,前来谒拜河婆主神三山国王,感谢神明一年来的辛苦庇佑大恩,谢毕当然也是炮竹连天价响。到了除夕下午,男女老少早早沐浴,更换新衣,主人备办丰盛的五牲,进行一年一度祭祖宗或是拜神明仪式,礼毕后全家托祖宗和神的洪福,撤下供品,经主妇再加工,成为一桌丰盛的年夜饭,这餐年夜饭,开的比日常要早得多,这种风俗在河婆仍然保留到今。那腊月廿四日后的炮仗声犹如:
炮竹响声似惊雷,犹如花瓣满天飞。
雷霆万钧驱恶鬼,报说人间春又归。
年夜饭必需有鱼,象征年年有余。河婆日常以咸鱼为主,偶而有河鲜,只有到了腊月廿四日后,至除夕前一日止,邻管河婆圩名寨,把寨中鱼塘里的鱼捉干净,分给各家各户,把剩余的鱼拉到圩来出售。那时河婆圩的新埠街下段,即今大南门巷口东侧起,到下圩的鲜鱼街,摆满了塘鱼摊挡,腊月廿七日和廿八日为鱼市高潮期。由于是一年一度,也吸引了圩里和邻村的小孩的好奇心,争着来看热闹。个别鱼摊还出售一种叫红金鲤的小鱼,圩里和邻近寨的一些小孩,都喜欢买几条饲养在缸里或玻璃瓶,很是好看。
潮汕地域过年,比我省其他地方要热闹得多,除舞狮舞龙外,还有其他地方所没有的项目如:演奏铿锵又悠扬的潮州大锣鼓、地景、秧歌舞、担花篮、舞蜈蚣、迎标旗。这不能不和潮汕人杰地灵,和源远流长的潮州音乐,以及全国十大剧种之一的潮剧文化有关。河婆地处潮汕西陲山区,但由于历代是潮州和揭阳所辖,当然受潮人文化影响。昔日,河婆 圩过年迎春活动,都是从正月初二日开始的。于是各寨的狮子纷纷起舞,来河婆圩活动的金狮班,先到各商店参拜,同时还送一份贺礼,有:大吉一对(潮州柑),红贴一份,大的商店另加中堂一幅。参拜完毕后就到上米坪(或下米坪)进行武术表演,来河婆圩的金狮班都是一些名班,武术表演者也非常卖力气,但见他们运足全身力气,每一个动作都做得十分认真,一招一式全都一丝不茍,对面还见到他们发出呵呵叫声,结束时都是面红耳赤,汗流浃背。武术表演有:单人、双人对打、刀枪对打、单刀或单枪、钢叉对溜针等项都有,观众成里三层外三层把金狮班团团围住,场面好不热闹。表演完毕,凡接到金狮班中堂贺礼的大商店,都得当场赏标旗一支。标旗是用一支竹尾带青竹叶的新竹子,和一块花或红布做的旗,旗上写上一句赞扬的话,使人印象最深的一支标旗书写“功夫系硬”四个字,既通俗又切中主题,标旗上还挂鞭炮一串,大红包一个,把鞭炮点燃完毕送给金狮班。散场后,由锣鼓组返回圩里,把各商店的一对大吉,和商店备好的红包取回。舞狮活动一直要到正月十六日才告结束。当年各金狮班的武术表演技巧,当推厚埔寨拳师张通南老先生指导的金狮班为最。张通南老先生为人忠厚正派,待人和气,具江湖武术正宗气质,令人敬佩!解放后,他一直以悬壶济世为本,从事治疗跌打损伤为业,其医德高尚颇受人们尊敬。
大锣鼓班也和金狮班一样,从正月初二日开始活动,就是到正月十六日结束。当年河婆各大的寨都如:凤敖轩、凤鸣轩、永成轩和河婆圩的龙敖轩等等。在圩里当数龙敖轩最为活跃,虽系业余,却颇有专业味道,锣鼓乐器一应俱全,不单有吹打,还演唱潮曲,生旦净末丑角色也齐,且唱做精益术精,美人蟹,绛玉掼粿,姐妹花,莲香戏鞋,胡惠乾下山等唱段。每到一处,观众无不争先恐后,或追逐其后,一睹再睹为快,场场观众爆满。演唱结束,邻近商号燃炮赏标旗时,大锣鼓班再次锣鼓高奏,以及谢忱!和金狮班不一样,大锣鼓班以娱乐为主,不去计较标旗的多少。
我国自古以来名相名将该为神,足以说明百姓们多么热衷造神,因而我国成为一个多神的国度。图腾崇拜全世界是都一样,不同的是神有所区别而已,即系今天我国肯定下来的狮和龙,也是一种图腾文化的现象。有那样多的神明为基础,迎神赛会自然就成为节日中的一项活动,其中最富河婆六约特色,莫过于正月初二开始,三山国王帐前钦差指挥大使,和木坑公王二位尊神开始巡游六约地域。据说二位尊神出巡路线,事先是由迎神者于腊月祷求三山国王的杯诰或称圣诰,来决定的,其所到处,都要享用各寨拦礼祭品,公祭毕随即举行榉老爷活动。二位尊神初二日准时起驾,头站经著名侨乡马头寨,晚饭后起驾临幸六约重镇河婆圩,为接圣驾,河婆圩处处设礼拦祭,约于晚上九点到达最后一个位于新埠街罗振合烟丝店(今金新路下半段38号—)拦礼享用祭品,约半小时祭拜完毕,当即可以听到老爷起驾和第一通锣鼓,此时此刻本街各商店和住户立即点燃早已备好的鞭炮,但见各家门口的鞭炮长龙,长的从三层楼顶往楼下垂挂,最短的也有二丈之数,顷刻间响声大作,有如机枪长射,或如击炮炸响。硝烟弥漫得伸手不见五指,火药味浓烈,令人窒息得喘不过气来,眼泪纵横和咳嗽不止。在响彻云霄的炮竹声中,约莫过一会,又听到第二和第三通锣鼓响,这时炮竹声也峨眉也已冷落下来,但见整条2米多宽的新埠街路面,已披上厚厚的一层鞭炮纸屑,如同铺了一张一寸厚的红色地毯,让圣驾通过。这时的河婆圩景况是:
正是初二迎圣驾,处处拦礼摆盛筵。
炮竹开花地铺锦,河婆阖圩尽硝烟。
这第三通锣鼓和第一、第二通不一样,它打得紧打得密打得响,如同战斗号令一样。但见早已守候在二尊神明旁一身短打装扮的精壮汉子,立即把供品前的神明抬起。这十几位汉子,个个都系十分敢干的脚色,长得虎背熊腰,人高马大,如铁打似的,人人浑身有使不完的力气,如猛虎下山,蛟龙入去。当他们抬着二尊神明到达沙坝时,立即有几位手提凉水的人,往抬神像的人身上泼去,并把他们从对到脚淋得湿漉漉的,如落汤鸡。
早在新埠街拦礼祭拜二位老爷时,沙坝上已被观众团团围住或一椭圆形场地,场中用松枝和稻草燃烧四堆烈火,熊熊大火,火星四处飞溅。靠河边观众前站着一排手拿缠满纸炮竹尾带竹叶的纸炮篙的青年,个个壮得像头公牛,已在沙坝等候多时了,和观众一样不断探头张望,显得万分焦急如箭在弦上的心情,急争地等候二尊神明到来。就在第三通锣鼓响后那一霎时间,上米坪东溜头下人群开始骚动,自动让开一个缺口,但见从缺口里冲下二抬神象来,守候在河边纸炮篙队伍中立即杀出四个汉子,快如猛兔跑到火堆前,把手中的纸炮篙点燃起来,自动分成二人一组,冲到二台神象前,有的把手中的纸炮篙往神明身上架,有的干脆把纸炮篙架在抬神象人的身上。据说抬神像的人被纸炮炸得愈多,就证明他的心愈诚,新年的好运就会越多。只见他们不分彼此,群威群胆,同心协力,一忽儿往东,一会和往西,突然间又见他们抬着神象,从熊熊燃烧的火堆上跳过,南来北往,横冲直撞,不断互相追逐,大有出生入死之状。约莫榉了半个时辰,有的人已筋疲力尽,没力气抬神象了。眼看神像就要倒下来,就在这万分紧迫之际,突然从观众群中冲出几个人来,忙帮着把神像抬起,继续奋勇奔跑追逐。那几位手提水桶的人,不断地从河中汲水并不断向擎老爷 的人身上泼水。这样大概又过了半个时辰,河边那林立的纸炮篙群只剩下为数不多,他们也等得不耐烦了,于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剩下七、八支纸炮篙一齐上阵,此时炮竹声如同密集的机枪射击声此起彼复,把二尊神象团团围住,大家如龙争虎斗,个个杀得性起,互相纠缠得不可开交,高潮一再迭起,观众的狂叫声,助威呐喊声,和密集的炮竹声汇成一起,把场面搅得天翻地覆,直到鞭炮声冷落下来,那火堆也快熄灭了,擎老爷的人此时才从高度兴奋状态慢慢清醒过来,和观众一起抬着神象离开场地。这是沙坝上只剩下几堆灰烬和满地的炮屑。接着可以看见不少打着小灯笼的少年,在拾捡那没有爆炸的炮竹,每个小孩都可发拾得满满一衣袋的鞭炮,才尽兴而归。正月初二河婆圩擎老爷,是迎神赛会中气氛最激烈、最火爆、最惊险和刺激,且又最壮观的一种活动。只见那:
众人高擎三山神,忽东忽西勇朝前。
纸炮篙队穷追紧,炮打人神祈丰年。
正月初二日又一个话动内容,就是米橙茶,在下已经说过,不再赘述。略为概括之:
元月二日米橙茶,你来我往待客忙。
擂茶代酒称一绝,同贺新春话家常。
元霄节,河婆圩是穷山区,文化经济都非常落后,昔日从来就没有举行过元霄灯会。唯一的是妇女带着小孩打着灯笼,于晚饭后到街上走走,叫做游长巷,有食有长。而主要的活动是举行一年一度大规模迎神活动。过去河婆境内流行一句俗话:“正月十五唔出圩系傻神,四月初一唔出圩系傻人。邻近河婆圩各乡寨的神庙中的神明,这天晚上都被香客们抬出来到河婆圩巡游,和百姓们共度上元佳节。也是一次规模盛大的迎神活动,河婆圩的众香客,亦早早备足香纸烛等恭迎神明驾临。晚约7.30点左右,长列游神队伍抵达河婆圩,走在游神队伍最前面的是标明神明名字的大号灯笼,灯笼对数以神明位数计。接着是五彩旌旗仪仗队,依次是锣鼓队,约1.5尺- -2尺直径面的大鼓多得达一百多面,短的也近半百之数,锣鼓队的数字,是眩耀迎神乡寨的经济实力,和人丁兴旺的标志。并有节奏地打着“斗斗隆……”的响声,非常整齐划一,又严肃认真,显得威风,村村好不气派,非常鼓舞和震奋人心,接下去是吹打班,吹打的曲目均系潮州庙堂音乐,如:上天梯、福德祠、小拜堂、万年欢等等,在其后面是香炉班,其任务是接受沿途香客上供的香烛,由于沿途香客太多,小小香炉无法承受所进的香,走不远就得把部份香烛丢弃路旁,走在队伍最后的是由八人抬的,用金漆漆成的金光闪闪的大桥,神明依其尊贵的身份,品位高低依次排列而分先后,品位最尊贵的走在最后,由于队伍众多,一直闹到零点才告结束,迎神与恭迎者无不人困马乏,那时的热闹情景:
上元佳节诸神游,鼓乐喧闹冲九宵。
男女香客齐祷告,香烛宝锭照开烧。
正月十六日下午,河婆上下圩仍系擎老爷活动。上圩在猪岗坎下沙坝上举行,擎的仍是指挥大使和木坑公王二位神明,下圩在下米坪沙坝上举行,擎的是千里眼和顺风耳,这二位神是出自封神榜也,和初二晚的擎老爷比较,不论从何角度看,如小巫见大巫一样。
在此顺便提一下河婆圩三月廿八日伯爷生的活动。河婆圩的伯爷,又名感天大帝,以示与土地伯公有所区别,上下圩各有一处,这是当年封建姓氏界限的产物。三月廿八日系其生辰,上下圩都各请潮剧各班,和举行公祭酬神活动,各一连演出四天,四月初一晶是河婆 圩大圩,邻近四乡六里的百姓都云集河婆圩,一是购物,二是观看潮剧,享受一年中难得的文娱生活。那时的演出是非常辛苦,每天下午约2.30点就得开演,晚饭前后歇一歇,晚7点,又开场一直演到次日早上六点。记得,当年在上米坪演的潮剧名班有:老源正、老正顺、三正顺、老怡梨、老一支香、玉梨香街戏班,而上米坪演完四天的酬神戏后,又加演了十天赌钱戏。当年上米坪、河唇街和新兴街,还有草席街,处处赌馆和赌摊林立。此外还有饮食和水果摊,香烟糖果摊,不计其数。这半个月间,上米坪是日日鼓东,夜夜弦歌,观众的喝彩声,小贩的叫卖声,交融汇合热闹非凡。尤其是潮乐雅韵无不令人如醉如痴,为之倾倒。上米坪和伯公门二地,人山人海,把二台戏围得水泄不通。即使遇上下雨天气,众多的戏迷和赌博者,照样我行我素,仍打着雨具,聚精会神,一看到底而兴致不减。。不少戏迷从娘妈生一直看到赌财钱戏结束,前后历时20多天。不少中小学生也是如此,由于日夜看戏,这些学生在课堂上睡觉,朦朦胧胧似睡非睡,似醒非醒,两耳总觉得都是乐曲和锣鼓声,余音绕梁,老师在台上讲课哪里听得入耳。其时所演戏目如:“狄青征西、方世玉打擂、狸猫换太子、胡惠乾下山、五梅师收方世玉、考妇杀家姑、薛仁贵征东、左良玉、姐妹花、莲香戏鞋、败家子丘阿孝等等、不胜枚举。至于那吉祥戏:京城会、仙姬送子、跳加冠等,当然是必演之列。在众多戏迷中,也出现个别痴迷者,人们叫他“狂阿旦”,今天的语言应称为追星族。伯爷生做戏,是河婆圩每年迎神赛会中最为盛大的一次。由于当年除此之外,再也没什么文娱活动,百姓们也必然不远百里前来凑趣。虽然那时逢抗日战争,和解放军战争年代,外地战火纷飞,社会动荡。然而河婆圩都是世外桃源,大有一泒太平盛世景象,人人都可以安心看戏,足见河婆一带民风憨厚淳朴。忆当年盛况是:
暮春三月伯爷生,连日演戏谢神明。
四乡六里来圤会,潮乐雅韵动众情。
此外,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日系帝爷(玄天上帝)生辰,只在庙前演二天木偶戏,提线木偶班多来自五华一带,唱的是外江(广东汉剧)调,常演的剧目是:三战吕布、花子进城(智取大名府)等。
综上,过去河婆圩的一些节日活动,都和图腾崇拜文化紧密结合。但自解放后就相继停止,万万没有想到,自开放改革后迎神赛会又相继复辟了。神,已然是百姓们造的,大多是泥塑或木雕,只能坐在庙堂里供人顶礼膜拜。而人们的一切活动,尤其是3农业生产,大都是在外面活动,因而百姓们就会想到神明一年到头,都坐在庙里,岂不是单调无聊,也应当和人一样,找个机会出来走走和到处看看,而要让神到外面世界来,只能由人抬出来,迎神赛会是出自百姓们的想法而产生的吧。

摘自揭岭2002年12期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3-27 14:48:47编辑过]

收藏 分享
http://www.515421.com把上砂推向世界,让世界认识上砂!
联系站长:13822055568

返回列表
baidu
互联网 www.515421.com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揭阳市公安局备案编号: 445222301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