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寓德育于化学教学中

寓德育于化学教学中

揭西县上砂中学      庄衍富

德育是中学教育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可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是每周一两节思想政治课就是德育,其实这是错误的。各学科教学是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进行德育的最经常的途径,对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各科教师要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认真落实本学科的德育任务要求,结合各学科特点,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化学科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中国近代史、基本国情、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以及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等教育。

一、寓爱国主义教育于化学教学中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适当讲述科技、史事等,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以激发学生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和人民。初中化学课本中有很多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1)介绍我国古代化学工艺的伟大成就,以及当时对世界文明的巨大作用,使学生产生自豪感,更加热爱我们的这个社会主义祖国。如在绪言课中,就阐述得很清楚,我国的某些化学工艺,像造纸、制火药、烧瓷器都是世界闻名的,并且对世界文明作出巨大贡献。学习铁时,指明我国在春秋战国时代就会冶铁和炼钢。在学习另几种常见的金属时,指明我国在商代就会制造青铜器。学习甲 烷时,知道我国是最早利用天然气的国家。学习煤和石油时,知道我国是最早发现和利用石油的国家,并对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2)介绍我国现代化学,用化工领域的巨大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通过新旧社会的化工发展情况进行对比来说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如在1996底,我国的钢产量突破1亿吨,位居世界第一。我国煤、石油化学工业也产生了巨大变化。原子弹、氢弹、导弹的爆炸成功,标志着我国的科学技术包括化学科学技术在世界达到了新的水平。(3)介绍中外优秀化学家与广大化学工作者的爱国事例,来感染和教育学生,使他们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为国献身精神。如居里夫人经历经磨难,顽强拼搏,最终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和钋,她为了表达对她祖国波兰的无比热情而把一种元素命名为钋(与波同音)。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先生,拒绝国外的重金聘请,放弃优裕的生活待遇,坚持回国,把他潜心研究的侯氏制碱法贡献给祖国,对我国的制碱工业作出杰出的贡献。

二、寓辩证唯物主义于化学教学中

初中化学教学内容中包含许多辩证法,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把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使他们掌握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与思想方法。如通过物质纯与不纯的相对性,物质可溶与难溶的相对性,进行辩证统一的思想方法教育。通过物质的可分性与不可分性,氢气的燃烧和爆炸,还原反应和氧化反应的教学进行量变引起质变和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再如通过对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质量的测定,使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将辩证唯物主义教育融于化学课堂教学可以使学生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学会使用辩证的、联系的、变化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抓住事物的本质,避免盲目性。

三、寓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态度于化学教学中

化学中的科学精神主要包括:(1)崇尚科学、崇尚真理、热爱科学、追求科学的精神。如德国化学家波施,经过两万多次实验终于找到廉价的合成氨的催化剂。可以想象一个不热爱科学的人会在科学上取得巨大成就。(2)敢于怀疑、百折不挠、积极进取精神。(3)勇于探索、坚持真理、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精神。(4)善于协调,学会合作的精神。教师应珍视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

科学方法的培养要与具体教学内容结合,以具体内容为依托,培养不同的科学方法。学习《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煤和石油》等内容时,指导学生阅读,并教给他们阅读的方法,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学习酸、碱、盐的概念时,先学习常见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归纳、分析共同点最后形成概念。对酸类、碱类的性质的学习培养学生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的方法。学完一节、一章、一个单元后指导学生及时复习,找知识骨架,形成知识网络,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学中要努力挖掘科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具有一定科学素养,能主动获取和驾驭知识的人才。

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的重要途径是化学史教育和化学实验,通过化学史介绍重要的化学史实,了解人类对物质变化规律认识的长期性、艰巨性和相对性,以及科学家们刻苦钻研、坚持不懈、勇攀科学高峰、时刻追求知识的献身科学的精神,对学生科学态度及科学思想的形成起到良好的激励和教育作用。化学实验对培养学生“实事求事,严肃认真,不怕失败”的科学态度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实验可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的能力。通过化学实验还能培养勤俭节约,团结互助的品德。

四、寓真善美教育于化学教学中

科学的本质是真善美的统一,“真”是主体对客体的一种真实性的反映;“善”是主体对客体正确的价值判断;“美”是主体对客体的一种美的感受。化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从科学真善美的本质属性中获得这种人类最高境界的追求。

科学的客观真实性,培养学生实事求事、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是教育学生求真的重要内容。化学史上无数的化学家为了追求科学、追求真理,历经艰辛、克服重重困难的献身精神永远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如拉瓦锡以敏锐的洞察力,在总结他人成功的经验与失败教训的基础上,仔细地重复许多实验,用无可辩驳的事实,推翻了长达百年的燃素说,引起化学史上著名的化学革命。

有人说成也化学,败也化学,化学发展到今天确实给人类带来巨大的文明,但也给人类带来灾难。化学教育中要加强对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要教育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知识为社会服务而不是危害社会。如诺贝尔发明炸药的目的本是为了建设,没想到后来被用于战争,这使他非常痛心。为了促进科学和和平事业,他立下遗嘱,用当时瑞币3300多万克朗遗产作为基金,设立了科学界具有最高荣耀的诺贝尔奖。

审美素质是学生基本素质之一,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点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初中化学可以对学生进行美育的内容有:(1)化学反应现象美,如硫和氧气反应的蓝紫色火焰;CuSO4与NaOH反应生成蓝色沉淀等。美丽的景象总能吸引学生一片好奇的眼光。(2)物质颜色美,如蓝色的硫酸铜;白色的食盐;淡黄色的硫粉等物质多彩的颜色吸引学生。(3)物质结构美,如课本介绍的C60分子,它是由12个五边形和20个六边形构成形似足球,拥有完美的对称性,学生看到它的结构会惊叹其构造美。(4)化学理论美,如质量守恒定律,体现变化与永恒之美。化学科教材还有很多美育的内容,只要我们潜心挖掘,认真引导,我们不仅能够教会学生如何发现美和如何鉴赏美,还能教会学生如何创造美。

五、寓环境教育于化学教学中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加强环境教育。环境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思想,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认识化学与环境,环境与人类活动、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也是培养学生适应环境,提高生存质量的一个极好途径。尤其是在目前这种化工产品、化肥、农药、杀虫杀菌剂、装饰材料、塑料等应用日益广泛的今天,让学生学习一些环境保护知识,多了解这污染物的产生、性质及危害,以便主动地去预防或减少这些污染物对环境及自身的毒害。环境教育也已成为学校德育工作一个具有时代气息的新内容,成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及社会主义教育的一个新兴领域。

初中化学教材中有大量的环境教育素材,只要你能充分挖掘其中的内容,就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相当好的素材。在初中化学教材中包含相当多的与环境有关的内容,直接涉及的有空气污染、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H2能源、防止温室效应、防止化肥污染等内容。在教学中,要紧扣住污染和防止污染这一关系,把环境教育渗透到教学中。如空气的学习中,教材就介绍空气的污染,被严重污染的空气会损害人体的健康,影响作物的生长,造成对自然资源以及建筑物等的破坏。在讲课当中也可以补充些空气污染事件。增强学生对空气污染的认识。如1952年发生在伦敦的烟雾事件,1952年美国洛杉机光化学烟雾事件,1970年日本东京和大阪的光化学烟雾事件。我国西部兰州上空已出现浓重光化学烟雾。同时要求学生思考我们应该怎样来防治空气的污染呢?如教材中的阅读材料臭氧,可结合一些臭氧层的破坏及损耗对人类的影响。学习《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介绍水资源是中国21世纪重要的环境问题、水的污染及防治。学习二氧化碳时介绍酸雨的形成及危害,温室效应。学习一氧化碳时介绍它的毒性及对空气造成的污染。在教学中只要仔细发现,环境教育内容在整个教材中都有直接或间接出现,可以这样说化学教材同时也是一部环境教育的好教材。教师只有在进行化学教学中通过逐渐渗透到教学中,才能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总之,我们在教学中要努力挖掘化学教科书中的德育素材,寓德育于化学教学中,使学生在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材。

收藏 分享

返回列表
baidu
互联网 www.515421.com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揭阳市公安局备案编号: 445222301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