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庄姓历史名人

庄姓历史名人

1、庄子(约公元前369-前280年),战国思想家、哲学家。名周,宋国蒙(今安徽蒙城)人。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曾为蒙地漆园吏。家贫,但拒绝了楚周王的厚币礼聘,一生过着穷苦的生活。继承并发展老子、杨朱学说,和老子同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老庄”。

他的思想包含着朴素辨证法因素,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他认为“道”是“先天生地”的,从“道未始有封”(即“道”是无界限差别的)。主张“无为”,放弃生活中的一切争斗。又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因此他否定知识,否定一切事物的本质区别,极力否定现实,幻想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主观精神境界,安时处顺,逍遥自得,倒向了相对主义和宿命论。

  庄子的文章,想像力很强,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著作有《庄子》,亦称《南华经》,道家经典之一。《汉书艺文志》著录《庄子》五十二篇,但留下来的只有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篇,一般定为庄子著;外篇杂篇可能掺杂有他的门人和后来道家的作品。

  《庄子》在哲学、文学上都有较高研究价值。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养生主》中的“庖丁解牛”尤为后世传诵。

2、庄峤:战国末期,楚庄王后裔庄峤,受命经略巴、黔中以西诸地。因巴郡和黔中郡为秦国所袭夺,塞断归路,只好率其众在滇称王。这支庄姓后裔在秦统一天下之后仍为西南夷的君长。后降汉一,其地被置为益州郡。

在庄氏的悠久历史中,曾经发生过两次对整个家族影响极为深远的大变动。一次发生于战国末期,一次发生于距今一千九百多年前的东汉明帝时。

  战国末期,当秦始皇以强大的军队横扫诸侯时,楚庄王的后裔庄峤,在楚威王的座前官拜将军,受命经略巴、黔中以西诸地。庄峤是一位很有作为的将领,他把势力扩展到滇池,以兵威把这块地方纳入楚国的版图。可是,当他准备归报这番功绩时,正好楚国的巴郡和黔中郡都被秦国所袭夺,塞断了他的归路,不得已,庄峤只好率其众在滇称王,一直到秦始皇灭诸侯。楚国的这一支后裔仍然为西南夷的君长,逍遥于暴秦的淫威之外。后来,刘邦统一天下,他们终于降汉,其地并被置为益州郡,重回母亲的怀抱。

  这史实,说明了后来历史上所谓的西南夷之中,有一部份是楚国的后裔,而且是由庄氏的先人带过去的。

3、庄际昌(1578-1629年),字景说,号羹若,原籍永春寓居晋江(今鲤城),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状元。宫至左春坊左庶子,兼翰林院侍读。卒后崇祯帝特赠詹事府詹事。庄际昌一生为官严正,著有《羹若文集》、《霞栖藏稿》等四本文集,后人建祠祀之。

4、庄有恭:清代乾隆状元,字容可,号滋圃,番禺人。庄有恭状元墓(黄埔区大沙镇飞鹅岭):庄氏为乾隆四年(1739)状元。

5、庄有可:清代诸生,亦名献可,字大久,武进人。博通经史,自言读史二千余遍。有《春秋注解》等

6、庄俊元(1803——1879),晋江县(今鲤城区)人,故宅在泉州城内西街甲第巷。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恩科进士,入翰林,留京学满文,以散馆一等一名授编修,协助改造满洲文字。事毕,出任甘肃西宁府尹,后兼道严,在任6年。咸丰三年(1853年),他引退回泉,寓居30年。在泉常兼书院山长,对地方文教事业多有建树。

庄氏名人庄姓的历史名人最著名、影响最大者当属庄子了。庄子,名周,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他曾做过漆园吏,楚庄王闻其名,以厚币相赠,并以相位相许。庄子表示宁为“孤豚”不作“牺牛”,甘愿逍遥物外。著书十万多字,主张清静无为,号《庄子》。汉朝时将其列入道家,与老子并称为道家之祖。此外庄氏名人还有战国时楚顷王大将庄矫,率兵定巴、蜀、黔中以西,自立为滇王。战国时越人庄舄,在楚国为高官,虽富贵不忘旧国,病中仍思越而吟越声。

千年以来,庄森的后裔繁衍昌盛,播迁海内外,总数达百万之众。英俊辈出,自五代至清登进士第者达96人,其中文武状元4人(庄安世、庄际昌、庄有恭、庄培因),榜眼2人(庄奇显、庄存与),堪称盛族。宋代有庄柔正,任福清知县时,曾改筑水利工程,下灌沃田数万亩。又有庄绰,著有《鸡肋编》,记述史迹旧闻及各地风士、传闻琐事,颇有价值。明代有庄昶,官翰林检讨,以直谏而知名。又有万历进士庄起元,与其子庄培因,俱以文扬名于当时。清代有庄有恭,乾隆初年廷试第一,累官福建巡抚。现代有著名乒乓球运动员庄则栋。

收藏 分享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边云卷云舒

前臺北故宮博物院副院長 莊嚴

平生盡風雅.書藝任逍遙《故宮..書

法.》突破傳統窠臼

作者: 熊宜敬 / 臺灣經濟日報藝術鑑藏版主編

「本是維摩自在身,為何謫落到人塵;摩娑舊事渾如夢,二十餘年認不真。」 

  這是已逝前臺北故宮博物院副院長莊嚴,於民國13年(1924)26歲時的一首「自題小照」七律,以青年之齡卻有蒼茫世道的慨歎感懷,正是那蜩螗時局中所散發的惆悵氛圍所使然。
  由於成長於清末民初世事動盪、內憂外患之際,當時的莊嚴以一介文藝青年,親歷紛擾未靖的環境,難免心生感時憂世的老成之嘆;對生性豁達的莊嚴來說,已識愁滋味的詩詞抒發,卻也凸顯了他自幼養成的深厚國學根基。
  1924年夏天,莊嚴自北京大學哲學系畢業,除擔任北大研究所國學門考古研究室助教外,還兼任國立古物保存委員會北平分會執行秘書。在感於時局略帶愁緒的生活中,除了學以致用的工作環境讓莊嚴得到心靈的慰安外,最大的喜悅,莫過於此時得以與國學門的同學如臺靜農、董作賓、魏建功等人訂交,對日後在文藝領域的鑽研切磋上,多了一群相互惕勵的摰友。
  這年11月,是莊嚴一生最重要的關鍵。經由沈兼士教授的推薦,莊嚴被「清室善後委員會」聘為事務員;隨後,清朝廢帝溥儀出宮,該委員會接管整個北京故宮,並負責清點文物,莊嚴奉派擔任清點工作。成為第一批進入故宮整理、維護國寶的守護者,也開啟了莊嚴往後一甲子多彩多姿的藝術文物生涯,成就了一位學識淵博、清高風雅的學問家、藝術家和謙謙長者。
  而26歲那年在「自題小照」一詩中「摩娑舊事渾如夢」的感慨,印證日後保護故宮文物在烽火艱辛中跋山涉水、東遷西徙,終至臺北外雙溪落腳的奇險歷程,和在書法藝術上追古開今的成就,及引領藝文同好「曲水流觴」,仿照東晉王羲之「蘭亭修禊」的諸多風雅韻事,那「摩娑舊事渾如夢」的歷史背景,經過時移境遷賦予不同的解讀,卻成了晚學後輩、至交友朋永遠縈迴難忘的美好回憶。
  1980年,莊嚴以82高齡仙逝,到今年(1999)正逢百年冥誕。為了紀念這位藝壇長者對中華文化遺產維護的貢獻,更為了彰顯莊嚴志行高潔的當代文人風範,在莊嚴四位各於學術、藝術界有成的公子–莊申、莊因、莊晒、莊靈夫婦,及門生友朋的協力同心下,編纂成《故宮.莊嚴.書法》一書,由雄獅美術出版發行。不論從內容的規劃、版面的安排和整體的設計上,都突破了傳記叢書的既有編排窠臼;以圖文並茂,感性、知性兼具的手法將莊嚴一生行誼和藝術成就,流暢而深刻的向讀者呈現。
  這冊《故宮.莊嚴.書法》,全書共分為六大部分,第一部分「生平寫真」,選錄了百餘幀莊嚴一生優游藝術天地和家人生活,以及與故宮半世因緣的珍貴圖片。除了史料上的文獻價值外,由於大半皆出自莊嚴四公子,名攝影家莊靈之手,在取景傳神上尤具藝術美感。
  這些精彩的照片中,有二個單元更是珍貴。一為莊嚴自1920年代後期至1940年代中期隨故宮文物南遷北徙、赴英展覽,在烽火中保護國寶四處棲身,終得渡海來臺將故宮文物暫置臺中北溝的相關資料照片;除了從圖中搬運、清點等實況中,對當年故宮工作人員在動亂中仍能恪守崗位的不屈不撓精神由衷感佩外,也從圖片中的文字記載認識了諸多當年為中華瑰寶奉獻無私的第一代文物守護前輩,撫今追昔,今日大眾能得以自由開放的欣賞品嚼中華文化藝術數千年來的偉大風華,更應該對這群偉大的故宮文物守護神致上最高的敬意。
  另一單元,則是莊嚴生前於1963及1973年,分別於臺中霧峰北溝及臺北故宮外雙溪舉辦的第二次「曲水流觴」雅集留影。莊嚴一生的風雅韻事,就以效東晉王羲之「蘭亭修禊」故實,將古人胸懷讓今人品味;當代學者及藝文界人士,莫不以參與此盛會視為一生難忘的回憶。只欣賞此數幀照片,不禁讓人期盼能否再一次讓「曲水流觴」的雅逸深刻意涵,使眼前這個十足「速食」的藝術文化病態能獲得一些深層的滋養。
  第二部分「書法集萃」,選刊了莊嚴名聲最勢的「瘦金書」,以及臨帖摹碑和自創一格的各式書體,呈現莊嚴活潑自適,瀟灑快意的藝術理念和藝術成就。
  莊嚴一生與古文物為伍,鑽研於中國文、史、哲思想學問中。可貴的是不但未成為厚古薄今的保守衛道者,反而從先人智慧中領悟到世世代代推陳出新的宏觀視野,也因此,成就了莊嚴穿梭古今,獨具風華的書法藝術。
  莊嚴曾以「高麗好大王碑」體,自撰一對期勉後學的聯句「不作厚古薄今論,莫為貴耳賤目人」,最能傳達莊嚴對書法藝術的理念,並可加之於任何藝術創作而一體適用。
  莊嚴不但提出了真知灼見,也極力自我實踐。除了展現基礎功夫的「臨趙孟兆頁湖州妙嚴寺記」及臨寫唐楷、瘦金書並參以己意的諸多作品外,更參酌北碑南帖神韻而自創「莊體」,呈現渾厚中帶有飄逸興味的風貌,如其中「詩有真律,書無定法」即是最具代表性的「莊體」字;而莊嚴的新創意圖更是活潑不拘的,如以朱書寫一「酒字」,字形活脫就是個酒罈子,還題上「酒可以飲,醉似未可,今則醉矣」,真是亦書亦畫,趣味無窮,將嚴肅的書藝傳承以幽默開朗的心胸詮釋,莊嚴在藝術上的活力,正可供後學表率。
  第三部分「論述札記」,收錄了莊嚴15篇有關書、畫、瓷器…的藝術文物論述及藝文相關紀事。除了堅實的書畫文物鑑定考證功夫令人折服外,雋永風趣及簡潔通達的文字運用,更凸顯出莊嚴在文言、白話之間相輔相成、並行無礙的駕馭本領,簡明淺顯中深具寓意內涵,值得後學為文者參考。
  第四部分「適齋詩草」,收錄了自19歲起至晚年的詩詞聯句精華。包括遊記、與友人答問唱和、對妻和子的情愫表露,以及感時懷世等諸多內容,讀來清雅快活,令人生滌塵之感。如1963年春贈其妻申若俠詩:「寸寸人生寸寸灰,老來幽興未曾頹。夜半狂飲白蘭地,老伴相依永不違。」詩中鶼鰈情深之意溢於言表,而老莊豪狂之情更令人莞薾。
  而1977年11月以「西江月」答臺靜農來書,友朋知交的真情至性,更令人欽羨。詞曰:「莫歎平生落落,且喜不老遲遲。與君各記少年時,須信人生如寄。藤杖一枝投送,深杯百盞休辭。拍手欣賞寄來詞,我與為君詩醉。」
  第五部分「紀念文輯」,則收錄了38篇莊嚴生前摰友、至親、門生及藝文界人士的文章,廣泛且深入的述及莊嚴的人格風範、藝術特質、平生行誼及生活點滴,撰文者包括臺靜農、孔德成、傅振倫、李霖燦、呂佛庭、何凡、索予明、翁萬戈、昌彼得、王北岳、黃天才、傅申、齊邦媛、常韞石、林文月、莊伯和…及其子媳等30餘位。在文章中所披露的莊嚴事蹟,成為後世研究追念莊嚴的最佳文獻佐證。再加上第六部分「年譜簡編」的相互印證、對照,使這冊既具傳記效果,又屬學術藝術範疇,且為圖文輝映的《故宮.莊嚴.書法》,成功的將這位值得景仰的藝壇長者畢生行誼完整呈現。
  1959年,莊嚴61歲,參照歐陽修「六一居士」之義,自號「六一翁」,自言「每天固定要作的六件事」,一是早起靜坐,二是散步,三是打拳,四是寫字,五是飲酒,六是奉行自己。」莊嚴的人格,莊嚴的書法,莊嚴的儒雅,莊嚴的學識,莊嚴的風趣…這位當代中國的學問家、藝術家和謙謙長者,藉由這冊《故宮.莊嚴書法》,將會令世世代代晚進後學縈迴難忘。












TOP

姓庄的和“庄子”有什么关系??不要乱搞关系好不好?会被文人批判的。还是小心为妙!!!

搞不好还要吃官司呢?!!

TOP

庄子??????和我们有关系吗???大家要尊重名人啊

[em07]
希望上砂的天越来越蓝,上砂的水越来越清。

TOP

我们的族谱都有讲.为什么没关系..

TOP

乱搞!buzhidao

TOP

乱搞,不知道就别乱说啊~~~~~~~~~~~~~

TOP

返回列表
baidu
互联网 www.515421.com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揭阳市公安局备案编号: 445222301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