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 上砂网搜索
 网站推荐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上砂同学宗亲会 > 庄严宗亲会 > 四月廿庆典
  • 法祖家庙五周年重光庆典掠影

  •     2012年12月19日,农历十一月初七,上砂镇法祖家庙隆重举行了五周年重光庆典,第六届世界庄严宗亲总会和惠深庄严商会给此次盛会送来了贺匾,远在北京的庄其铮秘书长、旅深圳的庄陈石理事长、惠深商会庄如明会长等热心乡贤也专程赶回家乡,以示祝贺,以下是庆典现场的几张掠影。(图片资料正在收集整理中,将陆续更新,敬请关注....)
































       在客家城乡村之间,宗祠随处可见,无论是新祠的落成,还是旧祠的重光,在先祖神牌进入宗祠时,都要进行一系列的祭祀活动,其中包括安龙、转火。
       上砂 法祖家庙位于广东省揭西县上砂镇上砂圩,上砂原叫砂坑洞,因地处莲花山脈的高寒山区,北高南低。山高涧深,林茂蔽日,行人行走于崎岖山路,如出入洞中,而得名。山麗有溪向南流,后折东南注入南河,此溪流经的地域,因砂坑洞而得二名,上游便叫上砂,下游便叫下砂。因上砂为源头,溪因此名叫上砂河。元初,庄姓一支从潮阳牛眠埔(今属普宁)迁此定居,随后繁衍成大家族。今日的上砂镇数万人口中,除边沿地区300多人为其他姓氏外,均为庄姓居民。1958年设立上砂公社,1983年改称上砂区,1986年改为上砂镇。该圩1987年兴建,是上砂镇的中心地带,也是镇政府所在地。全镇有103个自然村,99%为庄姓,是粤东地区典型的客家山区小镇。

        法祖家庙为上砂庄氏九世祖清泉庄公之庙。法祖为上砂庄氏九世祖玉光公,字炯之,号清泉,生于明弘治十七年(1504年),曾任吉康都十三乡约长,御寇总统枢,并在道教上清派的发源地茅山学法,获大幡师主一职。终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享年62岁。法祖家庙始建于1931年,“文革”期间横遭破坏,改革开放后,为了让祖堂再续香火和族戚能够再度沐法祖恩光,庄氏族人在德高望重的宗亲长老倡议下,各位乡贤纷纷集资捐款,按照原规模新工艺的要求重建法祖家庙。祠于2006年3月13日子时破土动工,2007年11月竣工。经“吉课”,2007年农历十一月初六为法祖升龛晋主之吉日。
    是日,首先在法祖家庙上厅中间安放两张八仙桌,然后在桌上摆放水果及三牲等祭品,桌下摆放八碗水(法水);接着在法祖家庙门前台阶上,竖摆三张八仙桌,并在前桌上摆满各种祭品,后两张桌子摆放披有红布的十一张先祖灵牌位。九位身着红色唐装的道士(庄姓族人)在上厅左侧桌旁念经作法烧阴府契书和钱筒(由粗草纸制成的长约一尺两端封有红纸的圆筒),据道长所述在过去这种钱筒只需烧九十九根,而现在所烧为一百九十八根。也许是偶意吧?这就是请房神,是通过作法念经向房神燃烧阴府契书和纸钱,为先祖购买该新建家庙的阴间房契,以便先祖能够安居。仙师是法祖在茅山学法时的师傅,因为升龛晋主为法祖清泉公的一大喜事,作为清泉公的授法师傅,庄氏裔孙认为应该邀请仙师来参加活动。
    为了给法祖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庄氏裔孙聘请道长,将一只大红公鸡冠上的血挤出滴在事前准备好的神符上,接着将家庙内围观人群赶出(此举一防止有“生气”影响打红效果,二防止被赶出的邪气附于人体,造成不测),紧闭家庙大门,打红正式开始,只听到家庙内吼声四起(里面具体情况不清,打红结束后,进入祠内发现四壁以及屋梁上贴有沾着鸡冠血的法符),过了十多分钟,大门被打开,排成一队的道士们,有的手持宝剑、有的手擎火球冲出大门,并拐向大门的左右两侧驱邪。家庙外围驱邪完毕后道士们又朝家庙大门前方疾速奔去,且一直冲到大路旁才停下,打红正式结束。此举意味着将家庙内及其外围的邪气驱赶到大路上,以便让妖魔鬼怪顺着大路逃匿。

       然后由道士们在神龛前的香案正下方铺上一张凉席,倒两袋大米,并将大米弄成一条盘卧的龙身,接着在“龙身”上插入两个碟碗(为龙角)、两个鸡蛋(为龙眼)和一些一元硬币(为龙鳞)做成一条神龙。神龙制作完毕,道长开始念请龙经文,从昆仑山(古代风水家认为,昆仑山是山脉的发源地,普天所有的山脉,都是从昆仑山发源的)请三十六条龙来增添法祖家庙的龙气。经文念完后,道长在“龙”身旁烧毁经文,接着宗族长们祭拜邀请来的昆仑山之龙。
    龙神请来了就不能让“龙气”消失,族人认为应将龙神安顿下来与法祖一同祭拜。道长们先在“龙”旁念安龙经,然后将经文在“龙”旁烧毁,并在神龛正下方安放龙神牌位。牌位安置完毕,鸣炮击鼓,宗族长面对祭拜。祭拜完毕,改由道长为礼生。几声击鼓、几声鸣炮,再由礼生邀请宗长到门外祖牌处宣读祭文,然后将祭文在一旁烧毁。事毕,众礼生掀起盖在祖牌上的红布,此时宗长要清水洗手并用新毛巾擦干双手,弯腰双手虔诚地接过“红批”并围系在腰间,双手捧起祖牌。接着礼生开始唱开光点主文:一开当朝一品;二开龙凤呈祥;三开三元及第;四开四海名扬;五开五子登科;六开六国封相;七开七星伴月;八开八仙庆寿;九开九九长春;十开福禄寿全。唱毕开始开光。首先四位礼生分别手拿或手捧新圆镜、新手电筒、新毛笔,装有鸡冠血的碗,分站于祖牌的两侧,然后一礼生手拿圆镜正面对着祖牌,接着手执电筒的礼生打开电筒让光照射在镜子上以便电光反射到祖牌上这叫“开光”;接着是“点主”,执笔礼生用毛笔蘸鸡冠血并在开光后的祖牌上的“王”字顶部加上一点(祖牌上神主两字最初写成神王),使“王”变成“主”这一过程叫“点主”。“开光、点主”意义重大,“开光”意味给先祖沐浴更衣;“点主”使开光过后的先祖成为乡民心中真正意义上的神祖。开光、点主完毕后,众人离开。留于家庙内的木工一手持折尺、墨斗和斧头并合上大门;由道长们开始在门外作法、念请门神及其他星宿文,然后手捧罗盘对着大门与里面的鲁班师对话。

        升龛是仪式中最关键的,也是整个活动的高潮。该仪式非常神圣,时间要请资历深、信誉好、深受社会各界人士欢迎的地理先生进行日课。法祖升龛的日课时间为00:15。升龛前庄氏裔孙在中厅天井内摆放上长板凳,然后将宽约50厘米的红布从上厅香案处一直沿着上厅、中厅、下厅铺到大门口祖牌处。此时庄氏裔孙各自净手后自动站在红布两侧并双手托起红布(俗称为彩桥);另有两位理事会成员亦净手后穿上崭新的解放鞋站在神龛上虔诚等待升龛时刻到来。吉时一到,升座仪式开始。此时鞭炮声、锣鼓声四起。接着彩桥两侧的裔孙们双手托起祖牌前的香炉,一一传递到神龛前的香案上,安放稳妥。然后裔孙们以同样的方式将大门前开光点主后的神牌一一传递到神龛前,站在神龛上的两位理事双手接过神主牌,顺序排放在升龛上。神主牌升龛完毕,彩桥两侧的众裔孙又将红布拧成一条绳索,象征宗族众裔紧紧团结在一起,拧成一条绳,劲往一处使,它是一种宗族力量凝聚的体现。神主牌升龛完毕意味着先祖正式归位,众裔孙争先恐后地点香祭拜先祖。只有宗族内辈分高、德高望重、且具有一定政治地位、一定话语权的宗长才有资格点头香(第一个上香拜祖)。然而,对普通裔孙来说,他们的头香就是在时间上不能落后于除“老大”之外的其他人。抢在前面进香拜祖,表示对先祖的尊敬,这样才能得到先祖的更好庇佑。
    为了庆祝庆典;也防止热闹的宗祠突然冷静,宗族理事会请来了广州、梅州、佛山一带的地方戏剧团及蛳团在法祖堂地坪上进行为期三天的酬神演出,酬谢来自各方的来客。同时也是欢送回归远方宗亲的最好仪式!



    泸河青青

    初稿于珠海

     


  • 下一篇:2013年上砂庄氏四月廿法祖功祖寿诞庆典惠捐公告
  • 上一篇:祝贺庄永亮先生连任四月廿庆委会理事长
  栏目分类